在改向滚筒的运行过程中,轴承作为关键部件,其状态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与寿命。当轴承出现损坏时,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现象表现出来。及时准确地判断改向滚筒轴承是否损坏,对于保障设备稳定运行、避免更大故障至关重要。那么,究竟该如何判断呢?
一、听觉诊断:倾听设备的“异常呻吟”
声音是直接、快速的初步判断依据。健康的改向滚筒轴承在运行时发出的是均匀、平稳的“嗡嗡”声。
1.规律性的敲击声或撞击声:表明轴承的滚动体(滚珠或滚柱)或滚道表面出现点蚀、剥落。当损坏点周期性经过载荷区时,就会产生这种有节奏的异响。声音的频率会随滚筒转速的提高而加快。
2.连续不断的尖锐摩擦声或啸叫声:这通常意味着轴承润滑严重不良,处于干摩擦状态,或者是密封件与旋转部件发生不当接触。
3.不均匀的轰隆声:可能暗示轴承内外圈因磨损而间隙过大,或轴承座孔已出现磨损,导致改向滚筒轴承在运行中发生晃动。
4.操作方法:使用听音棒(或一把长柄螺丝刀,金属端抵在轴承座外壳上,木柄端贴近耳朵)进行听诊,可以更清晰地分辨异响来源,避免环境噪音干扰。
二、触觉与视觉诊断:感知温度与观察痕迹
除了声音,温度和外观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判断指标。
1.温度异常升高:轴承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会有一定温升,但表面温度通常不会超过环境温度40-50℃(手感可长时间触摸)。若用手触摸改向滚筒的轴承座或端盖,感到异常烫手(超过70-80℃),则很有可能是由于润滑失效、安装过紧或已严重磨损导致摩擦加剧。红外测温枪是更准确的检测工具。
2.观察润滑油脂状态:
泄漏:检查轴承密封处是否有大量油脂泄漏。泄漏可能源于密封损坏,而密封损坏往往会导致杂质侵入,加速轴承磨损。
污染:若在泄漏的油脂或加油时排出的旧脂中发现金属磨屑,这是轴承内部已发生严重磨损的铁证。
3.观察皮带运行状态:轴承损坏会导致改向滚筒转动不平稳、发生振动或卡滞。这种异常会传递到皮带上,表现为皮带在改向滚筒处跑偏加剧、抖动或发出异常的摩擦声。
三、操作状态诊断:识别性能劣化
在设备运行和停机时,可以通过一些操作上的变化来辅助判断。
1.转动阻力测试:
安全地断开驱动,尝试用手或工具盘动改向滚筒。
健康状态:应感觉转动灵活、平滑、无卡滞。
损坏征兆:感觉转动沉重、有涩感、或在某一个位置有明显的卡顿感。这可能是由于滚道损伤、保持架变形或润滑脂硬化所致。
2.振动分析:
使用便携式振动分析仪测量轴承座的振动值。轴承损坏时,其振动速度值和加速度值通常会显著超标。通过频谱分析,甚至可以准确判断出是滚动体、内圈还是外圈出现了故障。这是预测性维护的特殊手段。
四、总结与建议
判断改向滚筒轴承是否损坏,应遵循“听、摸、看、测”相结合的综合诊断原则。从简单的听觉和触觉检查入手,发现异常后再结合更精细的仪器进行确认。
核心建议:
定期巡检:将听、摸、看纳入日常点检制度。
及时润滑:严格按照规定周期和牌号使用高质量的润滑脂,避免过多或过少。
果断处理:一旦确认轴承损坏,应立即停机更换。拖延处理只会导致轴承座、轴等相邻部件损坏,使维修成本和时间成倍增加。
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,未来或许会有更先进、便捷的方法来判断改向滚筒轴承是否损坏。但在当下,我们仍要熟练掌握现有的判断技巧。设备维护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,密切关注轴承状态,为改向滚筒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,推动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。